誰說美國沒假貨?在美這些食物都是「假」的
誰說美國沒假貨?華人在美常吃到的這些食物都是「假」的
美國一向標榜自己的食品健康又安全,很多華人移民美國也是為了追求更安全的飲食,但近日美國多家媒體透露,其實美國餐桌上出現了假魚假肉假調料,其中還不乏一些華人經常食用的必備食品......
洛杉磯餐廳一半生魚片可能是假的!
城市君是在超市裡看到生魚片就挪不動腿星人,去壽司店必點三文魚!然而最近看到報導說洛杉磯加大(UCLA)與羅耀拉大學(Loyola Marymount University)一項共同研究發現,洛杉磯生魚片超過半數與標示不符,城市君頓時感覺生無可戀。
UCLA生態與進化生物學教授Paul Barber表示,2012年到2015年間隨機拜訪洛杉磯地區26家販售生魚壽司的餐廳,再透過基因檢測「驗明正身」,發現47%的生魚壽司並非如標示所寫!這已經構成了對消費者的欺詐行為。研究還警告,除了欺騙消費者以外,摻假行為對某些魚類食物過敏者及孕婦和小孩造成健康風險!
我不信!這些美國食品居然是假的!
不要怪筆者戳傷你幼小的心靈,除了生魚片外,我們平時在超市經常買的食物,調料,很多都有貓膩,下面這些食物,想吃到正宗的不容易!
芥末Wasabi
美國99%的芥末都是假的,美國買到的大多數芥末都是辣根,熱芥末和綠色染料的混合物。
正宗的芥末很難生長而且爆貴,批發價都要每公斤160美元。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很多人來說,假的芥末都那麼辣吃多了讓人想哭,正宗的芥末會是什麼味道呢?
真山葵是把山葵的根狀莖切碎研磨成的辣味濃郁的糊狀物。據報導,真山葵味道更加豐富,但是最佳享用時間是做出15分鐘之內,因為山葵從被磨碎之初其獨特的味道便開始流失。
龍蝦
據爆料,美國1/3的餐廳,都是把菜單上的龍蝦換成了更廉價的替代品,包括Red Lobster,真愛粉哭暈~有媒體對美國28家餐廳的龍蝦做了抽樣調查,35%都有廉價的海鮮代替龍蝦。其中有一種叫langostino,西班牙語是小龍蝦的意思,這個小龍蝦足以以假亂真,價格比龍蝦便宜,一般人都吃不出區別。
小龍蝦的學名叫“克氏原螯蝦”,原產於墨西哥北部和美國南部,上世紀30年代末期,由日本引入南京,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雖是餐盤美味,但它的捕食能力對本地動植物造成了極大的威脅。小龍蝦形似蝦而甲殼堅硬。成體長約5.6~11.9厘米,整體顏色包括紅色、紅棕色、粉紅色。背部是醬暗紅色,兩側是粉紅色,帶有橘黃色或白色的斑點。
很多人在吃龍蝦時喜歡食用蝦頭,尤其是蝦頭裡的蝦黃,但是小龍蝦的頭部是吸收並處理毒素最多的地方,也是最易積聚病原菌和寄生蟲的部分,鑒於大部分飯店為了省事出售的小龍蝦基本不除去蝦頭,所以在飯店食用龍蝦的時候千萬不要食用蝦頭; 而蝦線作為龍蝦體內僅次於頭部第二髒的部位,很多飯店也是為了省事並沒有去除蝦線,因此建議大家在吃龍蝦前一定要把蝦線去除。
藍莓類食品
藍莓營養成分高,口感也酸甜惹人愛,在美國,很多蛋糕、餅乾、果汁等零食的藍莓口味是大部分人首選!不過在食品抽樣調查中遺憾的發現,美國超市貨架上的很多藍莓產品卻沒有藍莓!
抽查中發現,我們常吃的桂格藍莓味燕麥片中,所謂的藍莓味不過是用糖漿合成的。
大家都熟知的Special K的藍莓能量棒裡也是含糖,人工染料和基因工程大豆油,卻沒有一顆真正的藍莓。如果你指望着靠它來護眼、抗癌(藍莓的功效)就沒戲了~
還有我們常吃的藍莓味酸奶、做蛋糕奶油等等~
同樣的,如果是標榜着草莓,芒果類的食品,跟藍莓都是一樣的故事。太相信裡面有水果,你就輸啦!
橄欖油
橄欖油價格雖然比普通的食用油貴好幾倍,但由於它在食用油界的貴族身份,也是很多華人來到美國後,最青睞的商品之一。不過即使在美國,你可能花了錢,也不一定買到的都是真的!
加州大學近日的一項市場調研顯示,美國市面上的69%的特級初榨橄欖油(特級初榨橄欖油)可能是假的!
食用假橄欖油對身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傷害,比如西班牙曾發生假橄欖油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當時據稱有2萬人食用了假橄欖油,其中造成1981人苯胺中毒,而假的橄欖油是由菜籽油假冒的。
這些商家出售的,根本達不到特級初榨橄欖油標準,有些甚至把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摻雜其中,貼上橄欖油的標籤,直接出售。
以下是抽查中,出售了「假橄欖油」的品牌或店家:
Whole Foods
Safeway
Bertolli
Carapelli
Colavita
Filippo Berio
Mazzola
Mezzetta
Newman’s Own
Star。
除此之外,和一般美國家庭不同的是,華人通常會購買橄欖油來作為熱炒烹飪。而專家認為,如果用高價的橄欖油做熱炒烹飪完全是浪費! 因為在高溫翻炒中,橄欖油極易受氧化損傷,並且不利於健康。切記,做冷盤是保存橄欖油營養價值的最好選擇,如果高溫熱炒可以選擇椰子油等,茶花籽油或其他可以高溫煮食的油。
蟹肉
蟹肉無疑是很多華人火鍋食材的最愛,快煮即食,味道鮮美。殊不知蟹肉的製造方法太具有欺騙性。蟹肉的白色部分原材料是白色魚糊狀物冷凍後切成薄片,加上蛋白,澱粉,調味劑做成。當然超市裡面不同蟹肉價格懸殊很大,如果你看到天價蟹肉,估計原材料還是靠譜的,嘿嘿~
蜂蜜
Food Safety News報導稱,在美國賣的約75%的蜂蜜都含有純蜂蜜之外的其他成分!大部分蜂蜜都會加水丶玉米糖漿或者果糖來降低成本。
此外,一些零售商還會標榜某些種類的蜂蜜是更昂貴和更受歡迎的,比如Manuka蜂蜜,無他,其實就是為了抬高價格。
廚子告訴你,菜單上的哪些貓膩最多
除了吃到了假食物,你可能還花了冤枉錢! 美國廚師爆料,餐廳菜單上的這些食物並非你想的那麼好!
神戶牛肉(kobe beef)
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全美各大餐廳所售的神戶牛肉几乎都是假的,全美範圍只有只有8家餐廳的神戶牛肉是真的!Cheese Cake Factory(芝士蛋糕工坊)的"神戶牛肉漢堡Kobe burgers" 和"神戶牛排Kobe steaks"都是假的!?
神戶牛肉的價錢大約為一盎司20美元,如果你買的食物說是由神戶牛肉做的,而價格沒有貴到離譜,不用想,你肯定被騙了。若餐廳都拿貨真價實的原材料,估計都會虧本關門大吉了。
辣金槍魚卷
金槍魚卷加辣一方面是要滿足重口味人群,更重要的是要掩蓋食材的不足。雖然辣金槍魚的肉不一定是壞的,但是基本都是用金槍魚殘餘部分做的,味道自然沒有那麼好。
龍蝦芝士意大利面
正如上面提到的,在美國餐廳吃到真龍蝦就跟中彩票的幾率差不多,那麼請直接把菜單上的龍蝦芝士意大利面拉進黑名單,如果只是想吃味道完全可以點。但如果想吃到正宗的食材,就不要期待了,裡面所謂的「龍蝦」可能只是殻上掉下的碎肉。
帕瑪森乳酪Parmesan cheese
彭博在2月做了一項新聞關於該乳酪的新聞調研,他們測試了各種店裡買來的乳酪粉成分,發現所有用於測試的所謂的百分百純帕瑪森乳酪粉全都包含用木漿纖維做的防結塊兒添加劑。
雖然這種添加劑是安全無害的,但乳酪技師Dean Sommer說,該添加劑的比例最好控制在2%-4%之間。很多乳酪生產商經常添加完全超標的添加劑,因為木漿纖維比純Parmesan便宜的多。
紅鯛魚Red snapper
據一位參與調研的DNA物種測試專家稱,不管什麼時候,什麼餐廳,只要你點紅綢魚,都有高達94%的幾率點到的都是一條假紅綢魚。
一條經驗法則:如果你點的魚很貴,且盤子裡裝的並不是整條魚,那很可能你點的是一條假魚,是別的魚冒充的。但即使你有幸點的是一條真的紅鯛魚,也很難分辨出這條魚到底是野生的還是人工養殖的。
松露Truffles
真的松露是時髦丶珍貴丶極度稀有,當然也是價格不菲的,所以如果沒有親眼看到松露被處理的過程,那麼你吃到的松露很可能只是各種化學物質的混合物,尤其是如今非常流行的truffle oil。
鷄肉類主菜
千萬不要期待餐廳主菜裡面的鷄會是Organic有機的,一定是超市裡幾元一隻的肉鷄,就連廚師都說,鷄肉煎餅裡面的乳酪都比鷄肉貴!!!
美國有一部關於食品安全的紀錄片《Food INC》,有這樣一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為了讓鷄長得又快又壯,最好的辦法是把鷄舍全部遮蓋起來,全黑,把飼養密度提高到極限,讓鷄們分不清黑夜和白天地緊緊擠在一起,這樣它們不能活動去消耗能量,只知道吃喝長肉,很快鷄就長成了肉鷄模樣。
所以在美國真正的散養鷄,只有一種,叫「牧場Pastured」 ,其他所謂的「Cage Free 」Free Range」其實真正是長這樣的:
這些字眼兒並不能保證這些鷄是健康的,除非商家明確標註「無抗生素No Antibiotics」 「無激素No Hormones」 或者 「Organic有機」。
炸魷魚卷
毫不誇張的說,美國餐廳裡炸魷魚卷這道菜,魷魚和麵包糠的比例好比蛋炒飯裡鷄蛋和米粒。連廚師也承認,炸魷魚卷主要是收的麵包糠的錢,只是大多數人吃到一點猶豫就會滿足。
吃「好」不如吃「對」!
這些食物要慎重選擇
在美國除了在餐館超市會遇到偷樑換柱、以次充好的「假貨」之外,還有些食物雖是貨真價實,但這些食物也可能會給你帶來「副作用」!
油炸食品(Fried Food)
油炸食品可以說是美國存在感最高的食物了,不管什麼食材都可以做成油炸的,然而更隨意的是,很多店家不會對食材進行區分,鷄鴨魚肉全部一鍋炸,炸過海鮮的油,再去炸鷄。
所以提醒對於海鮮過敏的小伙伴,在用餐前要提前問好店家有沒有炸過海鮮食物,以免造成交叉感染。
溴酸鹽麵粉(Bromated Flour)
美國的早餐文化並沒有國內那樣博大精深,各地路邊小吃一個月不重樣,在美國只有三樣早餐,麵包,麵包,麵包!講真,美帝的食物不如中餐法餐做起來精細,烘培麵包的時候為了讓麵包烘培的更快,很多人都會使用含有溴酸鉀(Potassium Bromate)的麵粉。
這種「高效」麵粉所含有的溴酸鉀,會損傷腎臟,並會造成癌症和損害神經系統。我們在市面上能買到的餐包(Rolls)、麵皮(Wraps)、麵包屑(Bread Crumbs)、百吉餅條(Bagel Chips)很多都離不開這種麵粉。
食品防腐劑(BHA&BHT)
剛來美國的朋友會發現,美國不像國內有菜市場,每天早上都有很多爺爺奶奶在菜場買菜,美國人更喜歡囤一周的食物,所以像Costco這樣高品質量販式的超市特別火。家庭裝的食品為了保持更久,也會放更持久的防腐劑。
尤其是在堅果,餅乾薯片,食用油的外包裝上都能看到BHA和/或BHT字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食品防腐劑。可怕的是,被實驗的小白鼠已經患上癌症,儘管證實對人體有害,但是在美國並沒有明文禁止食品中添加BHA和/或BHT,因此小伙伴們在購物時一定要多留個心眼哦!
如何不被「假」食品坑
既然美國超市餐館裡不乏「假食物」,大量購買的成品中又不乏防腐劑等各種化學添加劑,就連「有機「字眼都不是健康的保證,那只有憑着一個養生吃貨的本能去搜尋新鮮的食物呢了!
目前美國有超過12500個農場彙集到一個名為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 programs的計劃中,根據這個網站可以查詢你住的城市附近哪裡有新鮮的農場,這裡的食物都出附近農場主自產自銷的商品,眼見為實,現采現摘,新鮮度100%!周末還會提供送菜上門的服務呢~
當然,農場的可提供的食物,並不能滿足我們的「中國胃」,在去大型超市選購食物時要以新鮮、營養、均衡為原則。一定要查看食品外包裝的生產、到期日期及成分列表,並尤其留意「無抗生素No Antibiotics」 「無激素No Hormones」 、 「Organic有機」等字樣。若食品有等級的差異,僅代表其間只是外觀不同,等級優良者如 grade A只表示其比grade B大或無瑕疵等,營養成份是完全相同的。如果外出就餐,儘量避免一些非油炸、高熱量的食物,魚蝦等生鮮食物一定要特別留意是否新鮮。
其實美國的食品問題是一直存在的,只是看如何界定。在美國,一些對身體有害無益的東西是合法的,比如瘦肉精、激素、PPT農藥都是合法並允許存在的,只是含量在 FDA制定的標準內而已。如果你在來美國之後,身體有發生明顯的變化,例如汗毛變重,大量爆痘,迅速變胖,可能都和體內激素激增有關係。
但客觀的說,美國的食品監管還是很嚴格的,只要是配料裡面寫明有某種添加,那麼一定是符合法律規定,不會把違法的添加劑送進人們的嘴裡。
上面所說的「假」食物並非危言聳聽,如果偶爾吃到了也不會對身體有太過嚴重的危害。只是希望消費者在法律監管的範疇外,吃的明白,吃的健康!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