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錯陳皮行氣變破氣
中醫師:青皮曬10年都不會變陳皮
秋風起曬陳皮,正當正宗新會陳皮廣告都是曬青皮柑,果欄商鋪都掛着串串青皮在風乾日曬,但原來全部都曬錯了!中醫師陳俊傑(傑醫師)已連續第2年在fb帖文溫馨提示,橙黃色的新會柑曬出來才是真正的陳皮,具化濕健脾的功效;曬錯綠色青皮柑,行氣變破氣。他又提醒,根本是曬錯未熟的青皮柑,才會棄掉大量酸到不能吃的果肉,其實很折墮。
中醫師陳俊傑接受TOPick 訪問時指,今日(23日)才在街市看到有人把柑皮剝走後丟棄大量果肉,故重新提醒市民,現時的柑未熟,仍是呈青色果皮;要到11尾才成熟,果皮轉為橙紅色曬出來的才是陳皮,勿曬錯果皮,也切勿因曬果皮而造成浪費。
每年都會出現這個問題,青皮不是陳皮,果肉又被浪費,究竟仲要幾多年這個錯誤才會糾正?
他指,無論是果欄或網上文章,還是跟70至90多歲長者做講座時,都指曬陳皮是用綠色未熟果皮,有的甚至會強調綠色才是好東西,長篇大論,卻十有九錯。
傑醫師指,真陳皮有「化濕健脾」的作用,而且年份愈長,效果愈好;而青皮即使曬得愈耐,也只是「老青皮」,曬 10 年也不會成為「陳皮」,同樣會破氣、傷脾胃。兩者的分別在於,青皮比陳皮更化濕、更行氣,「道力好強」,所以對身體很傷,不宜久服。他說:
一餐半餐就無問題,但是長期食用青皮,則會愈食愈疲累,反而更容易肚脹,真正的陳皮本來是消肚脹。
但坊間可能已有不少已曬成的「老青皮」,與「陳皮」外貌可能差無幾,傑醫師就教路,如何分辦已曬好的是「青皮」還是「陳皮」。
他指,曬乾後的桔皮會呈啡黑,但若細心看,如是青皮啡黑中還會有點綠色;但陳皮則不會有青色。他坦言慣的人一眼就看到出,但是對普通市民來說就有點困難,而且時間愈耐就愈難分辨。
果欄一帶不少商戶正曬陳皮,不少都是用青皮柑。(曾秋文攝)
青皮和陳皮不相同
雖然「青皮」、「陳皮」都是新會柑的果皮,但青皮是用未成熟、青綠色果皮;陳皮是用已成熟,黃色或橙黃色果皮做。
青皮:破氣疏肝,力猛,久服易傷。
陳皮:行氣健脾,平和,不易傷身。
傑醫師說,中醫用藥,物盡其用,不浪費果皮,可惜今本末倒置,更甚者為增銷量,以假為真,居然教人用綠色未成熟果實做陳皮。
熟的柑其實是好味的,不熟的則酸到死,錯誤曬陳皮之餘又浪費,這樣其實好折墮。
他指,香港近年才發生這個問題,業界雖每年出言糾正「掃盲」,可惜聲不大媽和商人們。久久一次以青皮調味煮菜,對健康雖無大害,但也要知正確答案。緃容小錯誤,終會劣幣驅逐良幣,事實從此消失,不得不以示正法。
果欄一帶近日正熱賣青皮新會柑。(曾秋文攝)
如何曬陳皮
確定柑的果皮已轉黃/橙紅色
若不幸購入綠色未成熟的新會柑,可待果熟轉黃才做
切開表皮,落刀不要太深,不要讓肉汁沾到果皮
吃果肉,風曬果皮 1-2 週,入罐,天氣乾燥時再曬
等待經年
傑醫師指,曬陳皮時,他會每天選最好吃的一或兩個柑,果肉做飯後果,果皮做陳皮:「雖然要三週才有幾十塊,但總算無浪費食物。」
他續指,青皮是常用藥,破氣,民間不宜亂用,但若已曬了幾箱青皮,扔掉實在浪費,在無可奈何下也可找到用途,例如大時大節容易食滯,以青皮焗水,比陳皮效快,但謹記不宜常服。
新會陳皮介紹
新會陳皮為「廣東三寶」之首。陳皮是採用新會出產的大紅柑剝皮後曬乾而成,而早在東漢時期已經有記載,到宋代成為「廣貨」之一,遠銷全國各地以及外國,到清同治年間,陳皮更被慈禧太后指定為貢品,因此有「千年人參,百年陳皮」的美譽。
新會柑,是廣東省新會陳皮唯一原料。
只有廣東新會區的土壤、水源和氣候,才能種植「新會大紅柑(茶枝柑) 」。
只有廣東新會區種植的「新會大紅柑」做的陳皮,才是真正有千年歷史價值的陳皮。其它產區難以相比。
陳皮的種類分為「青皮」和「紅皮」,兩者各有不同的效用。
醫學研究指出,貯存越久的陳皮含有越多黃酮類,而黃酮類有抗氧化和增加免疫能力的功效,因此年份越久的陳皮價值越貴。
中藥教室--陳皮篇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