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吃對乳酸菌or益生菌了嗎?不可不知!
餐餐在外,上班壓力大,是不是又讓你大不出來?
該吃什麼來順暢一下呢?益生菌?乳酸菌?
市面上那麼多菌,到底什麼才對我們腸道有益處呢?
此篇就詳細介紹益生菌及乳酸菌的功效,讓你腸道健康又纖體
1.益生菌、乳酸菌傻傻分不清楚
「益生菌」是全部有益菌的總稱,包括很多菌種,含乳酸菌和酵母菌。益生菌中有90%幾乎都是乳酸菌,所以大家容易以為兩者是一樣的,但是乳酸菌只是益生菌裡的一種!簡單的說,益生菌就是一切好菌的廣義名詞。而乳酸菌是指能夠代謝醣類產生50%以上乳酸的細菌,菌種包括了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鍵球菌(Streptococcus)、念球菌(Leuconostoc)等,是維護腸道健康的好菌種。乳酸菌活菌,不耐胃酸與膽鹽,如進入腸道後無法存活,也就無發揮助益!
嗜酸乳桿菌(L. acidophilus)俗稱A菌,最早被商業應用的乳酸菌,能降低膽固醇、免疫調節及降低念珠菌屬陰道炎的感染。比菲德氏菌(B. lactis)俗稱B菌,熱門研究菌種,已超過百篇研究被發表,能減少有害菌的繁殖、增強免疫力,降低膽固醇,改善便秘及調節腸道生理機能。嗜熱鏈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廣泛用於發酵乳製品,包括優酪乳和乳酪,對胃酸及膽鹽的耐受性強。可幫助乳糖的消化、增強腸道屏障。
雷曼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首批被證實能夠在人體腸道存活並定殖的益生菌之一,能促進益菌生長、降低對乳品或食物的過敏、治療不明原因或急性腹瀉功能。
2.一般飲食中有好菌嗎?
富含乳酸菌的食物非常少,以較具代表性的泡菜而言,其所含的乳酸菌其實相當有限,通常1公克僅含數十萬、頂多數百萬個乳酸菌,比起富含乳酸菌等飲品,或製成錠劑、膠囊和粉劑的乳酸菌補充性食品,其每公克所含乳酸菌為數億個,落差非常大,因此若想積極重整腸道環境,光吃一般的食物恐不易達成。
3.維持腸道健康該如何做?
有兩條路,一條是「養好菌」,另一條是「補好菌」。養好菌,即是要設法滋養腸中的乳酸菌,由於乳酸菌最愛吸收寡糖和高纖的食物,所以平常多吃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少吃壞菌喜歡的高脂、高蛋白食品,即可使腸道內的乳酸菌茁壯。至於補好菌,則是設法補充乳酸菌等好菌,可每天食用含乳酸菌等飲品,也可選擇粉狀、錠劑等補充品。
4.如何吃菌?
◉必須是活的到達腸道,否則再多也沒有用。
◉數量不多不少剛剛好,建議量20~200億株,太少沒有效果,太多反而互相競爭。
◉成功定殖於腸道,並擁有好的環境和養分持續作用。
4.1《時間》
益生菌是否能順利到達腸道駐紮,與其接觸胃酸pH值高低有顯著的關係。人體飯前胃部的pH值大約為2,進食後胃酸受食物中和作用影響,pH值會上升,飯後1小時pH值逐漸下降,尤其在飯後2小時pH值低於2。
建議購買益生菌產品具有特殊技術(包裹技術、特殊耐酸菌種)等,能夠耐酸耐鹼,不受胃酸與膽汁的破壞,如果是這類產品,建議飯前使用,原因在於空腹時,胃部排空約1小時,益生菌能較快速到達腸道駐紮,達到整腸的作用。
另一方面,假使你吃的益生菌產品不耐酸,則建議在飯前30分鐘或與飯後使用,其存活率較高。
4.2『溫度』
菌不耐高溫,益生菌產品不建議加熱食用,如果天冷不想喝冷飲,建議先放在室溫下稍微退涼,即使想加熱,也不要超過40℃,以免降低益生菌的活菌數。
4.3『搭配其他產品』
抗生素的功能為抑制細菌的生長,假使你在吃益生菌產品的同時,也使用抗生素,則會將吃進肚的好菌通通殺光,徒勞無功。*建議間隔2小時。與咖啡、汽水、含糖飲料或果汁等飲品一同食用,都會降低其活性。最好單獨食用,僅配服常溫白開水就好。
4.4『攝取蔬菜』
益生菌的補充固然重要,別忘了益生菌的食物「益生源」(Prebiotics),所謂的益生源指得是促進益生菌生長的物質,也就是益生菌最喜歡的食物「膳食纖維」(Dietary Fiber)以及「寡糖」(Oligosaccharide)等醣類食物,適量與益生菌一起服用,能增加益生菌的定殖存活機會。
若只有補充益生菌,平時飲食卻少蔬果,沒有提供益生菌的食物,仍然無法讓益生菌充分繁殖,達到保健的好處。
4.5『勿與油炸食物併用』
油炸、燒烤等食物,都會使免疫系統的紊亂,進而誘發過敏反應,若與益生菌產品一同食用,反而削弱了益生菌的活性。值得提醒的是加工肉品因為含有致癌物亞硝酸鹽,而亞硝酸鹽若在酸性的環境下,就成了致癌物質亞硝酸胺。原本為了身體健康而補充的優酪乳、優格,反而成了毒害身體的幫手,千萬要避免。
*例如烤肉、香腸、臘肉或培根等。
5.增加好菌的方法
人要吃飯才有能量,益生菌也得吃飯才能繁殖,益生菌利用蔬果的纖維繁殖,同時也可以生長有機酸,才能維持腸道的酸性環境。因為酸性環境是對抗壞菌最有力的武器,同時這些有機酸還能促進腸道黏膜細胞的正常代謝、維持黏膜屏障,對於人體免疫功能有好處。
相反的,蛋白質和脂肪則是壞菌喜愛的食物。當蛋白質和脂肪被小腸消化吸收後,會有極小部分未被消化吸收而殘留下來,於是便成為壞菌的最佳食物。
所以,雖然蛋白質與脂肪是人體必須的營養素,但若過量食用,反而成為幫助腸道壞菌繁殖的兇手;另外,精緻澱粉、零食餅乾、蛋糕、麵包等,也會讓腸胃道的菌種變壞,除了使腸內環境惡化,同時也不利於益生菌的生存。
為了加強益生菌的活性與數量,程涵宇建議,民眾日常飲食中,應經常攝取富含膳食纖維及果寡糖的食物,比如全穀根莖類、味噌湯、豆類、海藻類、蕈類、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等食物,同時適量攝取蛋白質和脂肪,幫助益生菌在腸道的繁殖。
DDS-1®PLUS 複方益生菌+酵素+益生源(國際專利配方) ,三合一同時補充益生菌﹑酵和素膳食纖維又能確保乳酸菌到腸道發揮效用。
包含腸道必須好菌品種,搭配18種植物酵素和膳食纖維,DDS-1專利配方技術是不怕胃酸和膽鹼破壞,讓好菌到達腸道發揮效果,使腸道更健康,讓你輕盈順暢。
Comments